2022-10-8
今年5月,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發布《進一步做好單病種質量監測數據填報工作的函》,正式啟動基于重點病種的臨床??颇芰υu估工作,使單病種數據上報工作與??颇芰υu價緊密結合。在此背景下,醫院上報4個專業的病例數據有哪些要求與注意事項?如何做好該項填報工作?CDSreport通過梳理相關政策要求,結合三甲醫院醫務專家的授課內容,總結了以下要點:
圖1 醫政醫管局發布《進一步做好單病種質量監測數據填報工作的函》
01
新上線7個病種?實際是5個
根據上述文件,首批納入臨床??颇芰υu估的4個專業為三級醫院的心臟大血管外科(8個病種)、呼吸內科(4個病種)、重癥醫學(4個病種)、感染性疾?。?個病種),共考核17個病種,其中新增的7個病種見表1。目前新增病種除“體外膜肺氧合(ECMO)”外,其他6個病種均已在國家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平臺上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心臟大血管的3個新增病種中,室間隔缺損手術(成人)、房間隔缺損手術(成人)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新上線,只是把這2個病種的上報年齡限制取消了,但仍在原上線的室間隔缺損手術(兒童)、房間隔缺損手術(兒童)病種系統中填報,只有其他5個病種才是完全的新上線。因此,新上線的病種可以理解為“51+5”。
表1 4個專業首批補報的單病種(術種)目錄
02
國家衛健委如何檢驗是否100%上報
該函提出,醫院要在規定的時間節點(見表1)完成這4個專業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的所有符合單病種上報范圍的病例數據補報工作,填報率達100%。那么,國家衛健委如何對這一指標進行檢驗,確定醫院是否100%上報?
這一點可以回顧《三級醫院評審標準(2020版)》中的“單病種質控指標”數據來源,這4個數據來源可以互相驗證醫院上報數據的準確性、完整性。其中,NCIS囊括的病種不多,國家衛健委可調取全國醫院質量監測系統(HQMS)的數據,對醫院上報至國家單病種質量監測平臺的各專業數據進行印證。
例如,病種“社區獲得性肺炎(成人)”,國家調取醫院某個年度在HQMS中上報的該病種出院人次,再對比單病種平臺上報的例數,如果差距太遠,說明醫院可能沒100%上報,在實際中,這個容錯率一般不會大于10%。
能夠進行病種數據的驗證,究其原因是HQMS上報的是病案首頁,涵蓋了醫院所有疾病病例出院時填補的主診斷,且主診斷采用的疾病、手術編碼庫與單病種質量監測平臺的一致。
圖2 《三級醫院評審標準(2020版)》給出的單病種質控指標數據來源
03
不僅是上報相關??剖罩蔚牟±?/strong>
對于心臟大血管外科、呼吸內科、重癥醫學、感染性疾病這4個專業要求上報的病種,國家衛健委關注的不是呼吸內科等臨床科室收治的患者,而是以醫院為單位,要求所有符合上報條件的出院病例都要100%上報。這就可能涉及到一個病種分布不同科室、一個科室要上報多個病種的情況。
04
病種必填項以外的項目都應填報
單病種的填報表單設置了多項指標,例如STEMI(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)共有11個大類286項指標、成人肺炎有11個大類178項指標。其中STEMI的必填指標有98項,占比34.3%,那么,臨床醫生在填報數據時是否完成必填項即可?
答案是否定的:一是病種的填報完整率可能是國家考核的指標之一;二是從醫務管理角度來說,凡是國家設置的指標臨床都應完整填報。例如,一個病種的平均住院日、病死率等數據可以從其他報表獲取,但病種的過程質量指標(如出院帶藥是否符合國家要求、是否完成相關風險評估等)仍需依靠相關數據的填報來獲取,由此了解臨床診療質量;三是完整的數據填報有利于臨床開展科研等工作,實現數據取之于臨床,用之于臨床。
05
如何提升臨床填報積極性
臨床醫生作為病種填報工作的實施者,其積極性與態度尤為重要。醫院要提高醫生的上報積極性,除了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外,還要改變臨床的觀念,讓醫生明白數據上報對自身也有很大的獲益。如剛才提及的用于開展科研、發表論文等。
此外,依靠人工上報大量的病種數據不僅效率低下,也占用醫生過多的時間,增加醫生負擔。目前已有許多醫院在應用人工智能(AI)技術實現病種數據的自動抓取、清洗與填報(點擊了解AI如何賦能病種上報),而新工具的應用也要關注其操作友好度,提高臨床的使用意愿等。為此,需要深入臨床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、及時收集與解決臨床問題。
成為我們的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