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評審標準的動態修訂將成為常態,參評醫院也需根據當地評審細則的變化調整監測數據管理工作。針對此,惠每三級醫院評審智能管理系統利用先進的AI技術與可靠的醫學引擎,不僅實現三級醫院評審監測指標的智能抓取與多維度統計,還可針對不同地區的評審細則差異,支持本地化配置指標口徑、取數源及計算邏輯,避免監測指標口徑“水土不服”,有效滿足醫院在參評過程中的數據需求,助力醫院做好日常數據精細化管理。
2023-2-14
2022年末,三級醫院評審標準迎來新一輪修訂,對各省市評審標準的要求也有所“松綁”。針對此,CDSreport結合2022版醫院評審標準,對各地最新的評審細則進行要點分析,從中發現等級醫院評審的新趨勢。
01
部分省市細則或迎來新一波修訂
國家版標準歷來是各地加強醫院評審管理的“風向標”。2020年,國家衛健委對延續9年的2011版醫院評審標準進行大修,發布了以量化評價為核心的2020版標準,廣東、湖北、新疆、海南、重慶、四川等地依據國家標準的要求,相繼出臺了實施細則。
2022年,國家版評審標準再次修訂,這個“轉彎”雖然很急,但“用數據說話”的基調不變,僅對2020版標準的現場檢查條款、監測指標進行了“更新式”修訂,確保評審標準與現行政策、醫院實際管理相契合。
由于國家標準的修訂加速,以及各地細則的發布時間存在較大差距,部分省市的評審細則已不滿足政策要求。如廣東、湖北、四川等早期出臺細則(2021年內)的省份,在監測數據第三章“重點專業質量控制指標”中僅設置了13個重點專業,而2022年8月河南出臺的實施細則,已將國家衛健委新印發的病案管理、臨床營養等重點專業吸納進去,整體擴展至19個。
因此,隨著國家標準的動態調整,早期出臺細則的省市或將迎來新一波修訂,未出臺細則的個別省市也需加快步伐。
02
國家“松綁”后 地方細則仍在“適當補充”
2020版醫院評審標準提出各省要遵循“標準只升不降,內容只增不減”的原則,引導各省市對評審標準進行適當補充。如第一部分的“前置要求”,大多數省份在國家標準(25條條款)的基礎上增設了前置條款,其中廣東、四川、黑龍江、江西等省增設至30條以上(見表1),在“一票否決”環節對醫院參評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。
表1 各版細則的“前置要求”框架比較
2022版醫院評審標準發布時,已不再強調“標準只升不降,內容只增不減”。業內專家表示,該原則設置的初衷是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安全,避免大批量醫院爭搶升三級,讓各省份根據實際情況“優中選優”。但如果全國都按照一條線來劃分,可能有的地區連一家合格三級醫院都評不上。這一原則的刪除,說明國家衛健委考慮到了各地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的現實情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從2023年福建、湖南相繼發布的評審細則來看,仍在國家標準基礎上進行“適當補充”(見表2)。其中,福建“細則”不僅增設了前置條款,同時將第二部分監測數據的評審得分權重提至70%,引導醫院更加重視日常質量管理和績效。而湖南“細則”對醫院電子病歷評級、智慧服務等方面有更高要求??梢?,即使國家標準有所“松綁”,各地仍會綜合國家政策、考核體系等補充評審細則。
表2 2022版國家標準與最新地方細則整體框架比較
03
醫院重要考評成“一票否決”項
2022版評審標準的“前置要求”與2020版的基本一致,僅修訂了兩處描述,而福建、湖南的評審細則,在2022版標準的基礎上分別增設了1條、5條前置條款,增設的內容主要是對醫院重要考評作出要求。
例如,福建評審細則的前置條款增設了“醫院績效考核:參加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醫院,在評審周期內最近一次考核等級未達到B級及以上的”。近年來,福建“國考”總體成績排名提升較快,從2018年的全國第15名上升至2020年的全國第4名,現將“國考”成績納入醫院評審的“一票否決”項,充分發揮“國考”指揮棒作用,或將進一步提升總體成績。
而湖南細則的前置要求增設了一節“綜合管理”,將醫院“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未達到4級及以上,未開展互聯網咨詢及診療服務”等情形納入否決項。目前湖南發證可運行的互聯網醫院共22家,通過電子病歷5級及以上的醫院共1家,隨著當地醫院評審工作的推進,這些指標數據將加速提升,助推三級醫院信息化水平建設。
從上述兩省評審細則可預見,未來或有更多省市將“國考”、電子病歷、互聯互通等考核結果納入等級醫院評審,以“一票否決”的管理力度推動當地三級醫院提升相關指標成績。
04
監測指標不但要“做好”,還要“報好”
2022版評審標準對第二部分“監測數據”的要求保持不變,仍規定其在評審綜合得分中的權重不低于60%。目前,除了海南、福建將該部分得分權重分別提升至80%、70%外,其他省市普遍設置為60%,推動醫院以監測指標為核心開展評審工作管理。
在監測指標方面,雖然2022版評審標準較2020版縮減了84條監測指標,但納入的重點專業由13個增至18個,并明確綜合醫院要將18個重點專業質量控制指標和53個單病種(術種)質量控制標準盡可能納入。而2022年6月后出臺的地方評審細則(如河南、福建、湖南等地),基本已納入國家最新發布的重點專業質控指標,進一步豐富標準內涵。
截自:福建2022版實施細則
單病種質控作為醫療管理的重要抓手,國家對病種過程質控和數據上報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。2022版評審標準在重點專業中增加了“國家單病種質量監測平臺” 作為數據來源,并對病種部分編碼進行修訂和完善,保障標準的實用性。而福建、湖南的評審細則,分別選取了51個、10個單病種,采用“病種例數、平均住院日、次均費用、病死率”4個指標進行評價。
截自:湖南2022版實施細則
這4個評價指標的選取,主要是參照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單病種質控考核標準,再次印證“國考”與醫院評審的緊密聯系,未出臺評審細則的省份大概率也會以此為標準設置單病種監測指標。此外,廣東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肅、河南等地在單病種質控評價中還設置了“病例上報率”指標,湖南“細則”雖未納入該指標,但明確對51個單病種監測“單病種上報覆蓋率”??梢娽t院在監測指標方面不但要“做好”,還要“報好。
05
現場檢查設置清晰的評審流程與清單
2022版評審標準的“現場檢查”與2020版相比,變化主要是增加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、醫院安全秩序管理、便利老年人就醫相關條款,補充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需遵循的法規等方面。湖南等地在落實國家標準時,對現場檢查條款作了更細致的更新補充。
福建細則的現場檢查條款數量與國家標準相同,均為185條,設置的明細條款也基本一致;而湖南細則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擴展至22節194條評審標準550款評審細則,對醫院臨床??颇芰ㄔO、患者和員工滿意度監測、信息平臺建設和數據驗證、臨床研究項目管理等不同業務設置了具體的評審流程與評審清單,提高現場檢查工作的規范性與標準化。
例如,湖南細則的“信息管理”現場檢查中,為評價信息系統的使用情況、智能化程度、突發事件處理等方面,設置了“到門診大廳、到病區、追溯信息安全與病案管理質量”三個步驟的評審流程,并對各步的評價內容與分值進行了明確規定,詳見下圖:
“現場檢查”向來是醫院評審中的主觀評價環節,通過建立具體的評審流程與內容,有助于減弱評價的“主觀性”,促進現場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,從而更全面、精準地了解醫院管理情況。隨著國家衛健委對醫院評審標準的不斷完善,相信醫院評審的“現場檢查”流程也將更加清晰、規范。
醫院評審監測數據的管理手段醫院評審標準的動態修訂將成為常態,參評醫院也需根據當地評審細則的變化調整監測數據管理工作。針對此,惠每三級醫院評審智能管理系統利用先進的AI技術與可靠的醫學引擎,不僅實現三級醫院評審監測指標的智能抓取與多維度統計,還可針對不同地區的評審細則差異,支持本地化配置指標口徑、取數源及計算邏輯,避免監測指標口徑“水土不服”,有效滿足醫院在參評過程中的數據需求,助力醫院做好日常數據精細化管理。
成為我們的
合作伙伴